滹沱夜话
尽扫“有毒文具”
□余明辉
近日,新华社一则新闻引发关注。调查发现,部分“高颜值”文具暗藏高风险。比如,一支色彩艳丽散发着香味、深受孩子喜爱的荧光笔,其15种挥发成分中竟有10种含有毒害物质。长时间吸入,会引起恶心、呕吐、头痛、疲倦等症状,极易对儿童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有毒文具”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除了跟其“色、香、味”俱全,迎合儿童的喜好有关外,还与当前儿童文具标准化工作薄弱、相关产品管理制度滞后、检测方法缺失有着很大的关系。比如:对文具的锐利边缘测试是否按《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规定执行;书包、笔袋所使用的面料和辅料中是否进行了甲醛含量的测定,是否按照普通纺织品中甲醛含量的检测方法进行等等。因此,通过法律与制度的完善,来推动文具标准化建设,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当然,“有毒文具”受孩子追捧,也与家长和学校的引导不及时、不到位有着一定的关系。如果家长和学校能够像重视校园食品安全等工作一样,来重视“有毒文具”对儿童存在的潜在危害,孩子们也不会轻易购买。
其实,这些“有毒文具”流于市场,根源在生产企业和相关监管部门。无良知企业只顾牟利,不顾及对孩子们的危害,违规违法生产;监管部门执法不到位,形成监管盲区,也是“有毒文具”横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杜绝“有毒文具”,最直接和关键的是打击违法生产厂家,完善生产标准,加强市场监管。按照《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适用范围,制订针对文具产品自身的检测方法。市场监管部门引导企业从产品研发、质量控制环节消除安全隐患。销售商家要严格对文具进行把关,杜绝“有毒文具”销售。
全社会齐抓共管,呵护好“花朵”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