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 刘桂江 摄影报道)头上一对鹿角,扎两个丸子头,这个软萌可爱的IP形象叫作Nanci囡茜,它及宝可梦、海贼王、柯南等热门IP与文具品牌联名,以盲盒形式出现,让不少学生着迷。

4月22日,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走访海口市内部分文具店发现 ,文具盲盒有中性笔盲盒、彩绘笔盲盒、卡游盲盒,还有各色文具凑成的盲盒礼包,在文具店占了“半壁江山”。
文具放在盲盒里不可见,像是裹了一层神秘面纱,隐藏款凭运气、靠摸奖,也让想收集的学生产生不小的开支,引起一些家长、老师的担忧。

“柯南系列的中性笔盲盒卖光了”
在海口市第三十四小学正门对面的一家晨光文具店,显眼处有一高约1.5米的货架,铺满了樱花系列、Nanci囡茜系列、航海王系列中性笔盲盒,缤纷的色彩搭上软萌的卡通形象十分吸晴。
文具盲盒与玩具盲盒相似,在包装上都标有每个系列包含多少款图案。记者注意到,该店内的盲盒所有的图案、不同系列从6款至13款不等。中性笔盲盒价格实惠,在5元至7.5元不等。

学生群体更流行拆哪个系列的文具盲盒?店里的杨女士告诉记者,小女生比较喜欢粉嫩的樱花系列与软萌的Nanci囡茜系列,而小男生更喜欢航海王系列和柯南系列,“这个卖空的就是柯南系列。”
记者随后来到白龙南路的海南增智书店,记者绕文具区一圈后发现,该店内文具盲盒种类更多,有中性笔盲盒、卡游盲盒、各色文具凑成的盲盒礼包等。价格也从5元至12元不等。

12元盲盒礼包里面有什么?记者注意到,“梦幻盲盒”礼包在包装上写明,产品主要由造型笔与简易笔的组合。而相邻的“太空穿梭”礼包包装上却没有详细的产品介绍。店员解释,主要看手感。“里面的一些橡皮、胶带,用手摸一摸能感觉出来。”
记者随机购买了两个不同系列的中性笔盲盒,打开后发现,两支笔的颜值较高,其颜色和图案也是符合各自系列的主题。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种下一颗‘运气’的种子”
荧幕上,软萌可爱的卡通人物,看得见、摸不着,却在无数孩子心里播下各自形象的烙印。记者走访时,看到有学生抽到隐藏款还兴奋地蹦跳,有店员告诉记者,学生对这些带有卡通人物包装的文具盲盒都表现得很好奇、很喜欢。“有些学生还会收集某个系列的文具盲盒。”一文具店老板说。
针对性营销,看似不高的价格,容易让学生入“坑”。

海口市美苑小学蔡老师从事着低年级的教学工作,她担忧文具盲盒把学习用品变成“玩具”,她告诉记者,从学习角度出发,不太赞同文具包装成盲盒形式。“孩子肯定感兴趣、好奇,随大流跟着同学一起尝试。如果孩子拿到教室去上课,他的注意力会放在这(文具盲盒)上面,影响听课。”
“特别是小学生,从小给他输送这种博彩式消费方式,会给孩子心灵上种下一颗靠‘运气’的种子。”蔡老师说。

“我们小时候就没迷恋过漫画吗?”
有不少老师、家长担忧这种类似博彩式的消费模式会对孩子产生购买成瘾、过度消费等不良影响。对此,海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赵可鑫表示,家长与老师有这种担心很正常,这也是新事物不可避免的常态,尤其是文具盲盒利用了孩子的好奇、幸运之心。她告诉记者,新事物出现更多在于家长对孩子的引导。“家长首先要尊重孩子做的任何事,以尊重为桥梁,用理解为纽带,两人产生连接后才去说教。”
“我们小时候就没有迷恋漫画吗?”赵可鑫说,孩子生长过程中需要经历,让他自主选择也是一种锻炼方式。“家长打压、约束孩子,反而会适得其反,对某些事物要去尊重它的出现,允许它发生,淡化它影响。”
【责任编辑:张美儿】
【内容审核:孟秀莹】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