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具网 - 文具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业界动态 | 行业观察 | 企业新闻 | 产品资讯 | 行业标准 | 政策法规 | 统计资料 | 文具百科 | 外贸知识 | 综合新闻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文具百科 > 你的孩子热衷“文具盲盒”吗?警惕!一批中小学生正在“入坑”!
K.biz | 商业搜索

你的孩子热衷“文具盲盒”吗?警惕!一批中小学生正在“入坑”!

信息来源:wenju.biz   时间: 2021-05-04  浏览次数:16

  最近,印上“惊喜盒”、“神秘盒”、“好运盒”等字眼的“文具盲盒”俘获了一批中小学生的心。不少笔、本子、橡皮等各类文具纷纷套上高颜值的盒子,隐藏起内部的款式,消费者只有在付完钱拆开包装后,才能知道买到的是不是自己心仪款式。

  神秘的“文具盲盒”因为非常畅销站上了文具店的“C位”。

  盲盒——

  是不能提前得知具体产品款式,

  只能盲选购买的玩具盒子。

  因具有随意性、惊喜性,

  备受年轻人追捧。

  盲盒逐渐也从一种产品

  变成了一种概念,

  万物皆可盲盒。

  当普通的文具

  被装进漂亮的统一定制的外壳后,

  摇身一变就能翻至少3~5倍的价钱。

  几个简单的、甚至是劣质的文具组合,

  被装进正在流行的图案里,

  就能让孩子一次次抽取、购买,

  只为集齐全套产品。

  一根笔5元,一小袋文具9.9元。

  看似并不高昂的定价,

  一旦入“坑”,

  就会产生不小的开销。

  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很多学生反复购买“文具盲盒”,只为抽到隐藏款文具。单次购买“文具盲盒”价格虽然并不昂贵,但一旦成瘾,开销不少。

  湖南刘女士上小学的儿子为了凑齐一套“柯南”的中性笔,背着父母用压岁钱购买盲盒,一个月花了1000多元。而买回来的每个盲盒中只有2到3支普通中性笔,除了自己想要的图案,其他的都被丢掉了,造成很大浪费。

  而这令家长心疼的“浪费”,却支撑起“文具盲盒”可观的销量。

  不仅是线下门店,“文具盲盒”的线上销售也十分火爆。

  在淘宝搜索“文具盲盒”等关键词,得力、晨光等旗舰店的“文具盲盒”月销量在3000到5000件不等……殊不知,销量增长的背后,除了带来一定程度的文具浪费,还将对未成年人造成其他负面影响。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献云表示,未成年人自控能力较差,对盲盒中不确定的产品会产生较强的期待感,这种期待感可能会逐步“成瘾”。

  “文具盲盒”面向的是学生群体,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的学生们容易沉迷其中,在不够理性的情况下频繁购买超过自身使用需求的文具,进而过度消费,形成不良的消费观,也容易刺激攀比心态。

  警惕“行为成瘾”的可能性

  盲盒并非新鲜事物,上世纪90年代“干脆面”中的卡片也是盲盒的一种,但北京市东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松介绍,“干脆面”仅是附带产品具有盲盒属性,当下的盲盒商业模式往往将盲盒属性直接附加在主产品上。

  针对“文具盲盒”热潮,北京市教委提醒,文具的本质是用来辅助学习,面对“文具盲盒”,家长要为孩子把握住尺度。如果孩子在购买盲盒过程中出现以下四种特征,须警惕“行为成瘾”的可能性。

  1. “明显过度”。比如相对于生活状况而言,在购买盲盒这件事上花费了过多的时间、精力、金钱。

  2.“戒断反应”。比如不买盲盒就非常难受,夜不能寐,甚至烦躁、易怒、紧张、情绪低落。

  3. “耐受性增加”。比如买盲盒的频次逐渐增加,从一个星期买一个就能满足,发展到每天买一个才能踏实,最后到每天买好多个心里才舒服。

  4. “负性后果”。比如将零花钱全部用于购买盲盒,为买盲盒跟父母说谎要钱,每天只想着买盲盒、拆盲盒而影响到学习状态,以及做出更严重的不良行为等。

  加强监管、合理引导是关键

  青少年心理研究专家、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宋少卫建议,家长可以带孩子比较一下买一支自己真正需要的笔的价钱,以及通过盲盒抽出自己想要的笔的价钱,通过计算引导孩子做出更加理性科学的选择。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要关注“文具盲盒”的产品质量及营销宣传,避免盲盒成为清库存的手段以及炒作行为,维护未成年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益。

  当然,道德层面上,文具厂商同样需要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不能只为追求短期利益而刺激学生的非理性消费心理。

  其实,“文具盲盒”之外,当下市场上流行的“卡片盲盒”、“图书盲盒”、“游戏盲盒”,均锁定青少年人群。对于这类盲盒销售的监管,法律还处于空白地带。

  “盲盒的营销模式还是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比如消费者无法直接观察商品的外形、质量等属性,这种消费模式掺杂了‘赌’的因素,同时会将消费者推向更不利的交易地位。”

  对于孩子购买文具盲盒的现象,专家提醒,以文具用品盲盒为收集对象很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他倡导家长应该针对孩子心理进行合理引导,应及时关注该现象,别让小学生迷失在文具盲盒里,此外也不要助长孩子在这方面过度消费和不理智消费。

  对于不少不规范的产品,相关部门也表示,即使是盲选,学生文具都应该标识规范,应该注明厂名、厂址、警示说明和中文说明,不能销售不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的产品、“三无”产品以及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如若遇到问题可打12315投诉。

  最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学校、幼儿园周边不得设置烟、酒、彩票销售网点。”若盲盒与彩票一样,都带有一定的博彩性质,“文具盲盒”是否归入学校周边的禁售行列,仍值得探讨。

  来源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

  声明:“湖南教育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文具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