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市面上开始兴起“玩盲盒”的风潮
“盲盒”指的是消费者不能提前得知
具体产品款式的玩具盒子
具有随机属性
而最近这些盲盒就“入侵”到文具圈
让不少小学生都迷上了盲盒文具与玩具
↓↓↓戳视频 看看“盲盒”里都装了些什么?
盲盒侵入文具圈
停不下来的拆拆拆
学校附近的文具店、文体店是学生们最常光顾的消费场所,位于禅城城南小学附近的这家文体店,一进门最显眼的位置,就摆放着各类文具盲盒产品。
外包装五颜六色,好比这款文具盲袋,封面为动漫形象,外包装打出了“意料之外的酷炫,要不要试试”的宣传语。售价是14元,包括橡皮、中性笔、N次贴、固体胶等文具,但单从外包装看不到里面具体的产品。

还有的盲盒主打“偶像线路”,推出偶像盲箱,明星周边收藏品与文具结合,售价为24元,外包装上也打出了“你不试试 你永远都不知道你运气有多好”的标语。
还有一些盲盒产品外包装上,没有标注任何产品内容的信息,只有“潮玩盲盒”几个字样。

有文具店的老板就说,文具盲盒有很多不同的款式,卖的比较好的是单支笔的盲盒。
文具店老板:里面有一些他们喜欢的、隐藏的图案,主要的群体还是小学生。现在比以前好多了,以前就是大礼包,夹杂了很多临期的或者卖不出去的东西。现在好很多了,都是大牌子出的。
笔的盲盒产品,有动漫的、有星座的,多种图案随心选,内含隐藏款,单支笔的售价是5元到6元,价格来说,略微高于普通的笔。记者也随机购买了三个,发现一款写着“限定12星座”的文具,打开来看是蓝色和紫色混合的一支笔,写着双子座;第二个是柯南主题,也没有抽到柯南款式的。

一位经常买盲盒笔的五年级小学生“玩家”,就科普了一番玩盲盒的魅力。虽然只是一只笔,但她也乐此不疲的买买买,只为抽到“隐藏款”。
小学生:好玩,有一种会上瘾的感觉。选颜值高一点的盲盒,每一支你都超爱。
记者:隐藏款是什么意思?
小学生:就是买买买,买不到的那种,很难抽到的。有钱的话 ,就一次性买几支。
有商家就坦承,吸引学生的卖点就是隐藏款的不确定性。

其实盲盒形式在小学生群体中流行,文具只是后来者。男生喜爱玩的动漫卡片,也有异曲同工之处,有学生就透露,花费了上百元就为集齐一套完整的卡片,不同价钱的卡片套装可以开出不同花色的卡,每一种都有不一样的概率,这一厚本的卡片集就是他长时间以来的“战利品”。

理性对待盲盒
切勿误入“盲”途
摇一摇,晃一晃,对比下不同盲盒间的重量,这一套流程,是每个熟悉盲盒玩家的基本操作。
↓↓↓戳视频 看看“盲盒”为什么那么如此吸引年轻人?
上大学的小曾去年开始接触盲盒公仔娃娃,她就说开到喜欢的公仔就好像中奖一样刺激,这种满足感容易上瘾。
小曾:一周买一到两个,一出去就会买。她们好像去年就买了7000元,我还好,大概是20多个。这个上瘾,买了就会一直想买,开不到自己喜欢的,就会一直想去开,就像你中奖一样的感觉。
在这家专卖盲盒玩具的店内,除了成年人玩家外,也有不少学生群体。李先生是一名资深玩家,在他的影响下,刚上小学的女儿也喜爱上了“拆”的感觉。

也有许多家长不赞成让孩子大量购买盲盒,认为这是一种投机行为。“因为文具都是功能性商品,试不了你怎么知道好不好用。拆开它,发现不需要,也是浪费。这甚至是一种赌博。”有家长如是说。

有学者就剖析,盲盒是一种游戏化的营销手段,正是切中了学生们猎奇心理,容易诱发学生过度消费,不利于培养良好的消费观。
佛山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师 黄江帆:一是他有猎奇心理,比较神秘;二是有投机性心理,容易让孩子希望自己成为幸运儿;第三个是有收藏的心理;第四个是攀比心理。“文具盲盒”并非收藏品,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关注产品的质量和营销宣传,是否合规,商家也应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


而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盲盒经济产品剑走偏锋。此前,强仔曾报道过,在网购平台可以购买到“宠物盲盒”,使用盒子运输宠物,极易造成盒宠物死亡。成都市区就出现一辆装满160多只猫狗的货运车。用快递发送宠物活体盲盒,最终造成大量宠物死亡,违反了我国关于邮政和动物防疫的相关法律。
各位街坊对此有哪些看法呢?
欢迎到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