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再苦不能苦孩子”,如今的父母,哪怕是收入低微的平民百姓,节衣缩食也要把自己的孩子当“贵族”养,几乎无一例外地对孩子百般呵护、千般宠爱,尽心尽力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东西越用越高档,铅笔成了自动的,橡皮带着香味的,哪家孩子的笔不是一把一把的,每年的学费少则成百上千,多则几万,谁还会在乎不值钱的几支笔。至于铅笔帽,别说没有了,就是有也不会有人再用了。可是仔细想想,在追求奢华、浪费成风的今天,人们扔掉的仅仅是不值钱的铅笔帽吗?
4、石板
我清楚地记得,五十年前,我刚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给新入学的同学每人发了一块石板。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买石板的钱是从学生交的学杂费里扣除了。
我的识字启蒙就是从石板开始的。
石板有十六开杂志大小,四周镶着白木茬的木框子,板面为近黑色的青石板。配上一块毡子制成的小板擦,这就成了当时我们普遍使用的习字工具。石板边框打上眼系上绳子,我们每天背着它兴致勃勃地去上学。
石板的好处是可以反复使用,练习写字做草算,石板写满了用板擦擦净重写,功能相当于袖珍的黑板。
在石板上书写不用笔,用的是滑石猴儿。滑石猴儿不是猴,是一种比篆刻用的石料要软的白色滑石石料,灰白透明,光滑体软,用它能在石板上写出白字。滑石猴儿比粉笔耐磨经用,写出的笔划也漂亮。四五十年前,城里的孩子每个人里都有几块滑石猴儿,写字画画儿玩游戏,滑石猴儿是孩子们经常使用的书写工具。
小小的石板为我们启蒙扫盲,简单的文字、算术在石板上反复练习着,节省了纸,节省了笔,也从小养成了我们节省的好习惯。
记不清从几年级开始,石板被我掷之不用了,再见到它们竟是二十年以后。前些年孩子从学校拿回来和我小时候一样的石板,说是美术课的工具。石板放在那一次也没用过。每年孩子都从学校领回一大堆没看过的书和没用过的学习用品。当然,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家长花钱买的。我搞不明白,既然不学不用的东西为什么学校要卖给孩子,它们最后的归宿自然是当废品一样扔掉。每年家长要在孩子身上花多少冤枉钱,浪费多少书本文具,实在是难以统计。
世事变迁,光阴荏苒。用石板的岁月,早已作为一页颇为沉重的历史翻了过去。
有一次,我对孩子说起了小时候用石板的往事,孩子像听天方夜谭一般不可理解,“现在是二十一世纪,进入数字时代了!你说的那玩意儿都是过时的老古董了。”言下之意:说那些旧黄历还有什么意义?
不错,社会总在发展,历史总要进步。我们不能沉湎于过去,应该向前看;但也不能割断历史忘记过去。最起码,我们应该从过去的生活中感悟点什么吧!
石板现在是见不到了,它连同人们节俭的生活习惯一道被扔掉了。想起石板,就想起难忘的童年、少年时光,那时候虽然相对贫困,可贫困有时也是一种财富,它让我们懂得珍惜,懂得爱护,懂得物尽其用,不能浪费。而这,正是现在孩子们所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