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近期中小学门口商店文具盲盒带给孩子们的感受同样如此。
◆◆◆新套路
万物皆可盲盒
盲盒,是指消费者不能提前得知具体产品款式的玩具盒子,具有随机属性。盲盒作为一种潮流玩具,精准切入年轻消费者市场,近年来持续在各大电商平台年轻人“剁手”榜单霸榜。各个领域也争相模仿盲盒这一营销手段,衣服盲盒、食物盲盒,甚至航空公司推出了机票盲盒,盲盒模式俨然已经成为了卖家销售商品的首选。
一直以来,盲盒的消费群体多数为能辨别是非的成年人,而如今在这“万物皆可盲盒”的时代,“盲盒经济”也开始渗透进未成年人群体。
近期家长许女士发现,孩子频繁向其索要金钱购买文具,开始还未在意,但许女士发现孩子购买文具的一周花销相当于之前一两个月文具的金钱花费,仔细询问下才得知,孩子是为了收集“文具盲盒”中的赠送玩具的隐藏款,孩子称班上同学都有购买,感觉很新鲜,普通的文具,被装进盲盒外壳后,摇身一变就能卖出翻倍的价格,许女士觉得不合理,想要退货但店铺已在最初就注明“一经售出,不退不换”,故向消费者协会进行求助。
◆◆◆文具盲盒
可爱但不可上瘾
孩子们买盲盒笔,就像买彩票一样,大头买的是随机的玩具,小头买的才是“盒”中的笔。这些盲盒里,虽然装的是笔,却含有赌博的成分,成年人尚且对概率论的赌博行为缺乏自制力,更何况是未成年人。早在今年一月,中消协就曾提醒消费者,盲盒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伴随而来的一些问题却不容忽视,商家过度营销,消费者易中套“上瘾”、商家涉嫌虚假宣传,到手货品与宣传不符、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假劣“三无”产品时有出现,消费纠纷难以解决,无售后服务等问题。
至此,宝安区消费者委员会提醒广大家长,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没有经济来源,而且心智尚未成熟,若同学间存在攀比盲盒产品,特别是稀有产品时,出于孩子的攀比心理,难免会导致非理性的消费,家长应引导孩子结合经济能力,消费需求量力而行,让他们学会管理自己零花钱,养成正确的理财观念,培养孩子理性的消费观。如您已经发现孩子有如上情况,也不应打骂,应引导孩子正确、客观看待文具盲盒,培养孩子理性消费的观念,从而避免盲盒上瘾。
(来源:宝安日报)
编辑 姚静霞? 审核 麦苗茵
(作者:通讯员 邹逸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