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第四天
与其在外看人人人人
不如宅在书房放飞自我

远离尘世喧嚣,专心书画爱好
著名诗人、色彩大师、狂热的艺术品收藏家……
多面乾隆在此刻约好上线
细品书房里的“花式”文具
它们都刻有一个相同的名字
“乾隆审美”
“作诗狂魔”连笔筒也不放过
乾隆喜欢到处作诗
一生创作了4万多首
仅御题文房用具就多达数百首
连笔筒也不放过

仿石釉双联笔筒的四面以墨彩书写
楷、行、隶、篆四体乾隆御制诗文
笔筒底部书金彩“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诗文围绕琴、画、茶、棋等主题
展现勤政余暇,闲雅自在的文人意趣
写几句诗词歌赋岂能作罢?
文房用具从设计到生产都得经过他审批
常见的筒式笔筒已满足不了他的创作欲
这款别致的“方胜”形是乾隆时期的创新造型

“方胜”形源自中国传统吉祥纹饰
由两个方形压角相叠构成
作为瓷器器形在明清大量出现
将几何美学与文房用具跨界混搭
“这样的朕,你还敢说土吗?”

只要朕喜欢 万物皆可“包”
还记得清朝名画《弘历古装坐像》吗?
(乾隆名字叫爱新觉罗·弘历)
这枚拳头大小的物件
被摆放在乾隆书桌的显眼位置

明代《文具雅编》介绍了四十多种文房用具
其中就包括水盂
水盂的作用是储存研墨用水
自汉代被划为文房盛水器
不仅小巧实用,还被赋予修身养性的寓意

用小勺将水舀入砚池
动作缓慢优雅使人平心静气
古时对水盂也有“丞兄”“丞友”之称
那么,这件水盂和乾隆审美有啥关联?
如果了解他对瓷器的偏好
那你一定记得乾隆的少女心——布袋包袱瓶

从瓶子到水盂
这般梦幻联动汇成一句:
只要“朕”喜欢,万物皆可“包”

此外,水盂的口部还贴塑蝙蝠和螭龙
二者是清代常见的瑞兽纹样组合
寓意“福寿双全”
不难看出
“包袱”与“包福”的谐音梗
真是被乾隆拿捏得死死的
而将坚硬的瓷器表现出柔软一面的能力
也只有那时拥有登峰造极技艺的工匠方可胜任
是古代文房中的奢侈品没错了
若你想畅游于翰墨之中
就不能少了这位擅长增添情趣意境的“老演员”
古时有言:文房百器,以炉为首
作为文房陈设的辅助用具
“红袖添香夜读书”是宫廷贵族不可或缺的雅事之一

这件清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炉
可以说是非常符合乾隆的一贯审美了
“色泽浓艳+金光灿烂”
圆柱形炉身主打“红、蓝、黄”三色
讲究的珐琅工艺透露着富丽华贵
“原谅朕一不小心还炫了个技”
对称规整的缠枝莲纹满满的都是“处女座”福音
这样的香炉,你爱了吗?

炉底部为三只如意形底足
底刻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横款
整个图案以莲为中心,枝叶动感优美
“生生不息、缠绵万代”的吉祥寓意
也体现着皇室的美好追求
看完这三件文房宝贝
无论是“浓妆”还是“淡抹”
乾隆审美都能轻松驾驭
道以成器,而器以载道
他对书画意趣之事、之物的喜好
理由最简单不过
“唯热爱不可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