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团结报
□ 魏 芳
连日来,“10岁女孩文具店买到性暗示钥匙扣”话题持续引发热议。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介入处理,文具店停止售卖并销毁同款钥匙扣。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销售火爆的这些包含性暗示的“低俗文具玩具”,大多出自地下“黑作坊”。由于其具有隐蔽性强、流动性大等特点,监管部门往往很难发现并查处。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禁止传播含有淫秽和色情信息的书籍和物品,而包含性暗示的“低俗文具玩具”,显然属于色情和淫秽物品。
笔者以为,打击低俗文具玩具营销必须“严字当头”。首先,监管要“严督查”。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低俗文具玩具”的全面巡查和监管,既要“查厂家”,又要“管商家”,把“低俗文具玩具”清理出市场。其次,执法要“严处罚”。相关执法部门一旦查获商家营销低俗文具玩具行为,就应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让其既付出“经济代价”,又付出“诚信代价”,更付出“法律代价”。其三,学校和家长要“严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购买文具玩具的引导和教育,家长应担负起帮助孩子遴选文具的职责。此外,商家也要“严把关”。商家应拒绝采购包含性暗示的“低俗文具玩具”,不要为了眼前的经济效益而采购“低俗文具玩具”,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笔者相信,只要“严字当头”,做到监管严督查,执法严处罚,家校严教育,商家严把关,就一定能对商家营销低俗文具玩具行为形成打击合力,从而防范“低俗文具玩具”流入市场,坑害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