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具网 - 文具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业界动态 | 行业观察 | 企业新闻 | 产品资讯 | 行业标准 | 政策法规 | 统计资料 | 文具百科 | 外贸知识 | 综合新闻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外贸知识 > 小学生花15000块在文具店集卡,店家只退800块,到底该怪谁?
U.biz | 商业搜索

小学生花15000块在文具店集卡,店家只退800块,到底该怪谁?

信息来源:wenju.biz   时间: 2024-09-17  浏览次数:207

  最近我看了一篇报道,讲的是关于小学生在两个月内花费15000元集卡的新闻。这名小学生在文具店疯狂购买卡片,最终引发了家长的不满与质疑。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家长早干什么去了,孩子花了这么多钱才发现。这个事情家长确实负主要责任,小卖部店主也有次要责任。卖给8岁的孩子这么多价值的东西确实不合适。

  

  面对这样的事件,许多人不禁会问:到底该怪谁?是孩子不懂事、店家不仁,还是家长监护不力?

  我们不妨从乾隆时期和珅回答“孰之过欤”的故事说起。乾隆问老虎跑出笼子谁的责任,和珅回答是“典守者”的责任。把这放到现代家庭里,家长无疑就是孩子的“典守者”。

  孩子的消费行为,是家长疏忽的直接结果。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孩子花费了巨额资金,而家长却毫无察觉,这不能不让人质疑家长在财务监管方面的缺位。孩子毕竟缺乏理财观念和自控能力,他们会被五光十色的产品吸引,容易冲动消费。而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作为监护人,应该为孩子的行为承担主要责任。

  

  从日常角度来看,家庭应该限制孩子的零花钱,帮助他们学会管理和规划消费。这不仅是为防止类似集卡事件发生,更是为了让孩子从小培养理性消费的意识,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父母的监管与引导,是培养孩子健康消费观的关键。

  在这起事件中,文具店作为商家,其实并不违反法律。然而,有网友质疑商家是否应该对孩子的过度消费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店家后来出于“人道主义”退还了部分金额(就只有800),但是否该承担更多责任仍是争议点。

  我们可以看到,商家并没有法律义务去限制孩子消费,毕竟商品属于合法经营,且孩子购买的物品(集卡)本身也并无问题。商家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市场主体,直接对孩子的消费行为进行干预,实际上会触及商业自由的界限。当然,如果商家能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主动通知家长或提供更多消费提醒,这无疑将为企业赢得更好的口碑和公众信任。

  

  孩子的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金钱的认知水平。孩子之所以会在集卡上花费如此巨额的资金,或许是因为他们对金钱的价值缺乏清晰的理解。在这背后,反映了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金钱观。

  集卡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游戏和爱好,但当它变得过度时,就成为了问题。家长应教会孩子如何区分“需要”和“想要”,并引导他们合理使用零花钱。培养孩子的理性消费观,不仅是为了避免经济浪费,更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学校和社会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消费观念负有引导责任。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理财课程,或者在课外活动中引入消费教育,引导孩子正确对待金钱。同时,社会也应对商家的营销行为加强监管,避免对未成年人进行不当引导。

  这起小学生花费巨款集卡的事件引发了我们对“孰之过欤”的思考。家长作为孩子的“典守者”,负有首要责任,应该在孩子的消费行为上给予更多的引导和限制;商家虽然在法律上无责,但可以在道德上进一步约束自己,为社会提供更负责任的商业服务;教育机构也应承担起一部分责任,通过教育加强孩子的金钱观念。

  正如和珅所说,典守者不能辞其责。在今天这个快节奏、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如何守护好孩子的心智健康、培养他们正确的金钱观,是每个家庭和社会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文具网证实,仅供您参考